首页 > 行业资讯

多部门联合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

9965d0e7-66c6-45ea-9631-34eeab1f8fa1.png

在药品监管领域,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一直是重点与难点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为我们的用药安全与社会稳定再添一道坚固防线 。

一、联合行动,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6 月 19 日,从中国国家禁毒办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尼秦类物质和三氟乙咪酯等 12 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 ,该公告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这一举措是多部门协同合作,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潜在风险与现实危害的有力行动 。


57cad34d-c4be-4d37-a687-5207c8ee5db0.pngc94839a0-3412-489a-bc98-145806163c22.png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伪装的健康杀手


     新精神活性物质,常被称为 “策划药” 或 “实验室毒品” ,它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的物质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精神活性物质伪装性更强,常以 “时尚饮品”“新奇零食” 等看似普通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极具迷惑性 。比如一些新精神活性物质会被制成外观精美的 “小树枝”“巧克力”“跳跳糖” 等,让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害 。

     以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为例,它不依赖大麻种植,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成本低廉且获取相对容易 。这类物质能产生比天然大麻更强烈的兴奋、致幻效果,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引发心血管问题,如心率失常、血压异常,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还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错乱,更有甚者可能引发自杀倾向等严重精神问题 。此次被列管的尼秦类物质和三氟乙咪酯等 12 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 。它们在非法渠道流通,一旦被滥用,不仅会对个人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还可能扰乱社会秩序,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

三、列管新规:意义重大的禁毒举措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单叶骅指出,自 2024 年 7 月列管 46 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后,通过毒品滥用监测发现,按品种列管的尼秦类和咪酯类物质出现了新的替代品,且已产生滥用危害 。在此背景下,将尼秦类物质和三氟乙咪酯等 12 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纳入管制意义非凡 。特别是此次对尼秦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这是继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后,在全球禁毒监管领域的又一创新之举 。整类列管能有效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对个别物质进行简单化学结构调整,规避法律监管,从源头上遏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非法生产、流通与滥用 。它为执法部门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斩断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产业链,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 。

四、携手行动,共护健康家园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是一项全球性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识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务必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药品,对那些包装怪异、来源不明的 “特殊产品” 要坚决说 “不” 。同时,要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 。若发现可疑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或相关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监管部门举报,为维护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多部门联合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彰显了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维护公众健康的坚定决心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健康、和谐的家园,远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侵害 。




© 2025 海南绿岛制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琼ICP备2025056039号-1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琼)-非经营性-2025-0011    免责声明    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