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第 11 批药品集采:医药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变革!

     在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升级的今天,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始终是关乎民生健康的 “定盘星”。自 2018 年首轮国采启动以来,十批次药品集采与五批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已累计为医保基金节省超 4400 亿元。如今,第 11 批药品集采即将拉开帷幕,这场医药领域的新变革,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惠及百姓用药?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

区域擦除操作 (1).jpg

政策新导向:从 “拼价格” 到 “重质量”

     2025 年全国两会释放重磅信号!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这标志着集采政策进入全新阶段 —— 从单纯追求 “以量换价”,转向 “质量、价格、供应” 三位一体的动态平衡。回顾第十批国采,62 个品种、135 个品规平均降价 70%,部分药品价格 “腰斩再腰斩”,阿司匹林片甚至低至 0.03 元 / 片。价格 “跳水” 固然减轻了患者负担,但也引发临床对药品质量的隐忧。

     为此,第 11 批集采将推出 “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大幅提升企业生产一致性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指标权重。简单来说,未来药企想要中选,光靠 “价格战” 行不通了,药品质量、生产稳定性等硬实力将成为关键决胜因素。

     在创新激励方面,两会委员提出 “差异化竞价” 新思路:对原创药延长保护期,首仿药与普通仿制药分开竞价。针对第十批国采后部分企业研发 “踩刹车” 的现象,国家已行动起来 —— 制定创新药目录、给予通过国际认证药品价格上浮保护。第 11 批集采极有可能对生物类似药(如阿达木单抗)设置专属竞价组,避免创新药与仿制药 “贴身肉搏”,既控费又为创新药研发 “保驾护航”。

集采新边界:覆盖更全,下沉更深

     2025 年,国家医保局定下 “无死角” 集采目标!早在 1 月 14 日,安徽省医保局就率先表态,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吹响生物药大规模集采的号角。此前,胰岛素、干扰素已纳入全国集采,而第 11 批集采将进一步扩大 “包围圈”,滴眼剂、贴剂、喷雾剂等特殊剂型,以及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生物类似药都有望被纳入。预计今年国家和联盟组织的集采品种将突破 700 个,真正实现 “应采尽采”。

     与此同时,集采 “触角” 将延伸到基层。村卫生室、民营医院、零售药店都将参与其中,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用上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让政策红利直达 “最后一公里”。

规则新升级:破解 “降价陷阱”

     第十批国采暴露出 “非理性降价 - 断供 - 质量风险” 的恶性循环,第 11 批集采将对症下药,推出三大 “硬核” 改革:

     1.成本红线保底线:建立原料药成本、生产能耗测算模型,报价低于成本的企业直接淘汰,杜绝 “赔本赚吆喝” 的恶性竞争;

     2.二次报价补缺口:首轮流标的临床必需药品(如抗肿瘤药),允许技术评分前 30% 的企业以半价 “复活”,保障药品不断供;

     3.动态调价稳供应:中选价格与原料药价格指数挂钩,每半年调整一次。比如肝素原料药涨价 20%,中选企业可申请 5%-8% 的价格上浮,让企业在降价的同时仍能 “活下去”。

     回顾前几批集采规则,每一次调整都精准 “踩点” 行业痛点:从第八批提高入选门槛、第九批延长采购周期,到第十批收紧 B 证管理、增设 “复活” 机制,规则不断迭代优化。第 11 批集采将延续这一思路,在入围条件、竞价模式、报量机制、中选规则等方面全面升级,既保障低价,更确保优质、稳定供应。

未来新图景:开启 “价值医疗 2.0 时代”

     第 11 批药品集采的落地,将推动中国医药产业迈入 “价值医疗 2.0 时代”。对药企而言,这是从 “跑马圈地” 到 “精耕创新” 的转型契机;对医院来说,绩效考核将从 “利润导向” 转向 “价值导向”;而对普通患者,今后用药将更有选择权和话语权。我们期待,这场医药领域的变革,不仅能为百姓省下真金白银,更能推动中国在全球药品采购模式创新中贡献 “中国方案”,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每一个人。第 11 批药品集采即将启航,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关乎健康的时代变革!


© 2025 海南绿岛制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琼ICP备2025056039号-1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琼)-非经营性-2025-0011    免责声明    隐私协议